采棠肴鮮餅鋪
購物車

南島文化 AUSTRONESIAN CULTURE

南島文化




一、祭儀與信仰

臺灣原住民族傳統信仰是隸屬於南島原始神話體系的一部分,為泛靈信仰,包含自然崇拜及祖靈崇拜,祖靈被認為最能影響族人的吉凶禍福,原住民特別講究歲時祭儀與生命禮俗文化。

其宇宙觀分為『六界』:創造神及眾神的居所『神界』;祖神及祖靈的居所『上界』;生人靈魂暫時的居所『人界』;死者靈魂的暫時居所『中界(或路途)』;死者靈魂的永久居所『冥界』;惡靈及惡神的居所『下界』。以及介於『中界』通往『上界』,用以劃分祖靈及死靈的彩虹橋。

-維基百科-


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器具

1.農耕與狩獵是臺灣原住民族生存方式


農耕採粗放輪耕、燒墾,作物有粟、陸稻、蕃薯、芋頭、及玉米。原住民將稻穗收割後,經過曝曬,便收藏在穀倉中。每天清晨要煮食時,再取出所需的稻穗,舂杵去殼。所以,臺灣各地原住民均有杵、臼等舂米工具,另有製陶與汲水器具。


2.傳情達意的聲音

生活於臺灣山林的原住民,所使用的樂器以當地的竹子和木頭等天然資源為製作材料。不同族群使用各種不同種類的樂器,包括口簧琴、弓琴、縱笛、鼻笛、杵音、鈴、竹筒、木琴、竹鼓等。這些樂器多用於傳遞訊息、參與祭典、狩獵、娛樂,以及製造象徵性的記號等活動。


3.永結同心情義長存的連杯文化

連杯稱為「ragal」,是僅見於排灣群諸族的特殊飲酒器具。連杯以木製刻成並排兩只杯體,兩邊各有一個把柄,常在杯體上裝飾百步蛇紋或人像紋等,連杯多用於歡宴或儀禮節祭,所以在雕飾紋樣上十分講究,其中的百步蛇紋在早期是貴族才能享有的雕刻樣式。

在排灣族祭典中,族人合飲連杯,輪過一巡之後,便可以邀在場外的貴賓一起飲用,表達友好。



三、深層表意的刀具

傳統臺灣原住民族男性常見的配件之一是獵刀,這種刀具通常具實用性和裝飾性。男用獵刀用途廣泛,可作為武器、上山時的獵具、在草木叢生的山區行走時披荊斬棘的工具。此外,它還可應用於砍樹、切肉等多種場合,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獵刀包含刀柄和刀鞘,配戴時多採用繩索固定於腰間,是日常生活的實用工具,也是儀式和禮儀的一部分,並象徵身份。在原住民族群,刀具在文化傳統中被視為男性專屬,女性不宜觸摸。


四、屬於台灣島的創世神話:

創世神話是每個民族對於自身起源的認知,代表了該族群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原住民族的神話故事,深刻描繪了他們對自然界萬物的尊崇與虔誠信仰。

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原住民的各族群有其神話敘事,譬如:射日傳說、尼弗奴女神散步等,這些故事不僅是一種文化遺產,彰顯著他們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生命經驗,透過神話,我們能夠窺見原住民族對於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獨特理解,豐富而深邃。


五、圖騰紋樣:

原住民文化中紋身的重要性是將其視為成年的象徵和靈魂歸所的指引。圖騰與紋樣不僅是族群的重要象徵,還延伸至服飾、頭飾、腿飾等各種裝飾品上。這些裝飾通常以色彩豐富的拼貼方式呈現,並搭配珠綴和銀片裝飾,使得貴族穿著盛裝時,散發出引人注目的華麗氛圍。

這種繽紛的裝飾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襯托,更隱含著深刻的文化意義。被形容為「會唱歌的衣裳」,意味著這些裝飾彷彿擁有歌聲的生命力,在這樣的文化觀念中,大自然被視為充滿歌聲的存在,而人類被鼓勵融入自然,與之共舞並共鳴。


六、部落族群

目前台灣的原住民族共有十六族(政府認定),包含有阿美、泰雅、布農、排灣、魯凱、卑南、賽夏、鄒、邵、雅美(達悟)、噶瑪蘭、太魯閣、賽德克、撒奇萊雅、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在原住民族的社會裡,人的價值取決於其對族群的貢獻與能力,並且透過部落共有共享的機制,使得無力生存者,也能透過分配而獲得部落族人的照顧。